遍地開花的風電投資將可能面臨一輪大規模的政策調整。本報記者7月27日獲悉,國務院已經要求相關部委啟動風電投資調研,以為政策調整提供依據。
國家電監會研究室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電監會已經根據國務院要求選定了7大省區作為調查“標的”。目前,第一輪調研已經結束,電監會據此發布了《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下簡稱《報告》)。
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在“第一輪調研”后發布了《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通知》,該通知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風能資源分為四類資源區,并分別確定了風電標桿電價。但未能證實此通知與“第一輪調研”直接相關。
“電監會還將在8月份組織對國內風電產業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二次調研’,進一步為國務院提供決策支持。”上述電監會研究室人士說。
據了解,國內風電在經歷蜂擁般投資后,目前已經出現20%—30%的風電機組空轉,部分項目經營困難甚至虧損的狀況。
風“馳”電“掣”
據本報了解,近期國務院相關部委密集調研和政策調整的背景是風電產業發展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正在陸續顯現,“包括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以及與地方政府的矛盾,相關各方都曾上書國務院,因此引起了國務院的重視并要求電監會等部門對問題進行調研。”上述電監會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電監會選取的調研地點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甘肅、新疆、江蘇七省區,這7省區風電發展被認為具備一等代表性:其中,三北是我國陸上風能資源豐富地區,而江蘇是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7省區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為705.5萬千瓦,占全國風電總裝機的78.9%。
另一個顯著的共同點是七省區近幾年風電裝機迅猛增長。一位風電專家指出:“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問題與矛盾集中產生,背后正是風電產業的非常規超速發展。”
根據中電聯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為894萬千瓦,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100%。
而在規劃方面,七個省區中,提出建設風電“三峽”的就有兩個。其中內蒙古確定了打造內蒙古“風電三峽”的目標,規劃風電裝機2010年達到800萬千瓦,2015年達到2800萬千瓦,2020年達到5000萬千瓦,重點建設的百萬風電基地多達7個。而甘肅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目標,規劃風電裝機2010年達到500萬千瓦,2015年達到1200萬千瓦,2020年達到2000萬千瓦,使河西走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基地。
據了解,央企特別是五大電力集團是該地區風電開發的主力軍。據《報告》統計,七省區風電企業共有92家,其中,中央企業占總數的73%,裝機容量高達81%。
從本報記者獲得五大電力集團2009年新能源發展目標已可一窺央企對風電發展的“勃勃雄心”:華能將新開工瓜洲、阜新、山東等地19個風電項目,投產阜新二期、灰騰梁、寶龍山等21個風電項目;大唐積極爭取國家規劃的千萬、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特許權項目,年內在赤峰市建成集團公司第一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場;華電將在蒙東、蒙西、新疆、甘肅、吉林、黑龍江、河北、江蘇等地區,建設8個大型風電基地;實現規模化滾動發展,今年力爭投產116萬千瓦;中電投加快甘肅、內蒙古、江蘇、新疆等大型風電基地開發,力爭核準165萬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