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在7月30日舉行的促進新能源發展工作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我國風電、太陽能近年的裝機規模發展速度很快,但在并網方面對電網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主要表現在遠距離輸電技術問題和調峰難度兩大方面。
舒印彪認為,目前,國家電網修訂了原有的『風電場、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技術規定』并將在公司范圍內推行,但為了保證電網安全以及新能源的持續發展,亟待國家層面上規范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并網的技術標準出臺,并且要求強制執行。
新能源發電將普遍遭遇電網瓶頸
2008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2100萬千瓦,約占總裝機的3%。專家表示,預計2020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2.9億千瓦,占到總裝機的17%。伴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的大幅提高,由于新能源并網帶來的調峰問題和電網適應性不夠的問題,新能源電源企業與電網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風電場被限制出力現象已經不算新鮮。
在不少風電場因此抱怨清潔的風電白白被浪費、前期投資不能有效回收的同時,國家電網也表示,由于風能、太陽能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出力變化快,若機組不具備有功調節能力,在水、油、氣電源比例較小的地區,僅靠有功調節速度較慢的火電機組,難以完全適應其出力的快速變化,無法保障電網頻率穩定。
舒印彪認為,制定嚴格的新能源并網標準,實際是在支持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否則,新能源電源與電網在建設規劃方面不事先做好協調,等到大面積的矛盾出現就已經晚了。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已經出現,2009年以來,吉林電網已經發生3次限制風電出力,如2009年春節期間,限制風電最大發電出力約45萬千瓦。據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在負荷低谷時段限制風電出力,例如吉林電網和蒙東電網,尤其是冬季地區的限制出力問題更顯著。舒印彪預期,風電、太陽能在經歷了高速裝機擴張之后,接下來的并網將很快大面積遭遇電網瓶頸。
將被參照制定國家層面技術標準
梁志鵬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也正在著手建立新能源并網技術規范以及新能源檢測機制,目前已經安排了少量資金對相關工作予以支持,國家電網制定的風電場、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技術標準對國家層面的標準制定將起到參考作用,預計國家層面的標準規范將很快得到完善。
目前,在國家層面并未出臺強制性的風電、太陽能并網的技術規范,而現有的技術規范基本都已經超過了有效期,而且相比國外,技術標準的要求都偏低。
據專家介紹,我國現有的《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為指導性文件,并且已經超過有效時限,2005年制定的《光伏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也已經超過使用期限。國家電網制定了公司層面的《風電廠接入電網技術規定》,但約束不強。
由于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規定了電網企業要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而國家層面的風電、太陽能并網技術規范『缺位』,因此經常出現新能源發電企業與電網之間的『拉鋸』尷尬。
舒印彪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目前公司制定的標準考慮到了國情,標準要求也不是很高,預計有可能升級為國家層面技術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