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早早地進入了生產過剩時代,而這個時代的到來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壓價競爭。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浙江省樂清市的低壓電器行業就已經進入價格戰中。很多企業在殘酷的價格戰中倒下來了,但像諸如福達、東盟、巨力、歐利華這樣的企業卻憑借自己的精品化路線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香港著名財經評論家郎咸平曾言道,企業不要一味追求高速發展,穩健地做好專業化,是成功的關鍵。而精品化模式的成功恰恰印證了郎先生的這種觀點。
福達主要生產以銀觸頭為主的合金材料,獲得了高速發展;東盟找到了電力一體化設備的發展方向;巨力將操作機構的生產規模迅速做大;歐利華在電磁式漏電斷路器領域遙遙領先。其實,這些企業的成功都歸于一點,走精品化路線。當一次又一次質量嚴打活動到來的時候,這些企業何嘗擔心過自己的產品會被查出質量問題,而抽查的結果恰恰為他們帶來了更高的質量聲譽。
盡管如此,以福達、歐利華為代表的專業生產型企業依然感到危機四伏,這些企業渴望更好地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歐利華董事長鄭建業認為,世界是一個共同體,中國市場僅僅是世界市場的一部分,死守著國內市場而不顧海外市場是一種很愚蠢的做法。福達董事長王達武也說,海外市場的潛力我們早已經看到了,而福達在實現精品化戰略后,正毫不猶豫地邁出國門。
精品化、國際化如今被一些優秀的樂清中小企業認為是最佳的發展模式,為了這個模式的成功實施,企業主們有所選擇,也有所放棄。
作為國內行程開關的專業制造企業的龍井電器,這幾年將貿易重點從國內轉向國外,除了南美、中東等市場外,歐美國家也開始成為他們的出口對象。龍井電器董事長吳國強坦言,產品出口品質先行,跟老外做生意質量出現問題的話,賠都能把你賠破產。而為了提高對海外客戶的服務質量,福達也不得不放棄國內一小部分生產層次不高、經營管理不規范的合作客戶,選擇更多的海外高端客戶作為福達的供應對象。
在精品化、國際化的模式理念被廣泛地認同之后,中小企業的各項準備也正在積極地進行。福達、東盟、巨力、歐利華、龍井、巨邦、和平、永光等一大批企業開始積極申請專利,并在管理體系上不斷革新。歐利華董事長鄭建業介紹,歐利華2006年的技術創新投入為476萬元,2007年增加至593萬元,技術創新投入在產出值中占據了很大比例。
中國的強大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創造了歷史最佳時機,企業的國際化路線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只是一些意識領先的樂清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運營中希望先走一步。“中國產品的質量水平不但代表中國企業的形象,更是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出口好的產品,其實也是在為國爭光。”福達董事長王達武如是說。
業界認為,時間將會證明精品化、國際化是樂清中小企業的最佳發展模式,企業只有敢于否定自己,并推動自身的進步,才能做強做大。